每年的11月17日是“世界早產兒日”,世界衛生組織呼吁人們更多關注早產兒的問題,加強相關研究,采取有效行動,減少早產導致的健康問題。我們稱早產兒為“早到的天使”,正是這份早來的驚喜,同時也伴隨著很多不確定性。早產兒的健康以及生長發育問題,都應該被家庭所重視。
什么是早產兒?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將早產兒定義為出生時胎齡<37周的嬰兒。早產兒由于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,功能不全,生活能力差,抵抗力低,極易引發一系列疾病,如呼吸窘迫、顱內出血、免疫力低下易感染、生長發育遲緩、腦癱等疾病。
雖然早產兒出生后可能會面臨各種并發癥以及預后不良的情況,但是只要爸爸媽媽堅持、不放棄,很多早產寶寶一樣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。
早產兒的家庭喂養與護理:
*補充微量元素:因為剛出生的寶寶生長發育快,尤其是早產兒需要更多的營養以及微量元素來支持自身生長。建議早產兒出生添加維生素D800-1000IU直至出生后3個月,更改劑量為400IU;早產兒容易出現貧血的情況,出生后補充鐵每天每公斤2-4mg,補充1個月后查血常規值正常后,繼續按照每天每公斤1-2mg補充,維持到1歲。(具體用量請謹遵醫囑)。
*母乳喂養:母乳營養豐富,是寶寶們的最佳食物。一些早產兒需要添加母乳強化劑,奶粉喂養的寶寶需要添加早產兒奶粉,只有足夠的營養和熱卡才能滿足早產寶寶的快速生長。
*袋鼠式護理:
起源:1978年哥倫比亞波哥大市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(NICU)的兒科教授Dr.Edgar Rey Sanabria為了緩解設備和人員的缺乏,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,采取了讓低出生體重兒的媽媽到病房給孩子做皮膚與皮膚接觸(Skin-to-Skin contact),為孩子保暖和進行母乳喂養。接下來的觀察發現,這種方法會使早產嬰兒更早出院,院內感染率更低,并提高母親的信心和滿意度。
袋鼠式護理方法:
媽媽/爸爸穿著敞開式的衣服,寶寶不穿衣服或者只穿一個尿不濕的狀態下,讓寶寶面朝媽媽/爸爸的胸部,緊貼媽媽/爸爸皮膚。可以用一個毛毯輕輕蓋在寶寶和媽媽/爸爸的身上,讓寶寶擁有足夠的安全感。3個月以內的寶寶,爸爸媽媽都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來護理寶寶。
持續時間:建議每天這樣抱寶寶3個小時。
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,越來越多的難題被攻克,越來越多小孕周的寶寶得到充分、及時的治療。這期間除了治療外,離不開家庭的支持,爸爸媽媽源于對早產兒寶貝的愛!有愛就有一切,希望每個寶寶都可以健康、快樂的生活!